第23章 古文明之金匱真言論(2 / 3)

再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描述的是在夏天炎熱的時候,如果人體不能正常排汗散熱,那麼到了秋天就可能因為體內積聚的暑熱而引發風瘧病。夏天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排汗是身體調節體溫、排除多餘熱量的重要方式。如果汗出不暢,就會導致體內熱氣滯留,為秋天的發病埋下隱患。

最後,“此平人脈法也”表明這是中醫理論中平衡人脈、調和陰陽的診療方法。在中醫看來,人體的脈象反映了體內陰陽平衡和髒腑功能狀態。通過觀察和調整脈象,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並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從而預防和治療疾病。

總的來說,這段描述強調了人體精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養護精氣、調和陰陽來預防四季疾病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注重養生保健,根據季節變化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保持身體的健康和平衡。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這段描述是中醫理論中關於陰陽學說在一天時間內的具體體現。它詳細地闡釋了一天中不同時間段陰陽的變化,強調了陰陽相互包含、相互轉化的思想。

首先,“陰中有陰,陽中有陽”是陰陽學說中的一個基本原則,指的是陰和陽各自內部又包含著對立麵,即陰可以進一步分為陰中之陰和陰中之陽,陽也可以進一步分為陽中之陽和陽中之陰。這種思想體現了陰陽的複雜性和相對性。

接下來,該段詳細描述了在一天之內陰陽的轉化過程: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從清晨到中午這段時間,是自然界的陽氣逐漸上升和旺盛的時期。此時,陽氣達到一天中的最高點,因此被稱為“陽中之陽”。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從中午到黃昏,雖然仍然是白天,但陽氣已經開始逐漸減弱,陰氣開始逐漸增強。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陽中之陰”。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從夜晚到淩晨雞鳴時分,是自然界的陰氣最為濃重的時期。此時,陰氣達到一天中的頂點,因此被稱為“陰中之陰”。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從雞鳴時分到清晨,雖然仍然是夜晚,但陰氣已經開始逐漸減弱,陽氣開始逐漸回升。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陰中之陽”。

通過這樣的描述,中醫理論強調了陰陽的相互轉化和循環不息的特性。它提醒我們,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自然界的陰陽狀態是不斷變化的,人體也應該根據這些變化來調整自身的生理狀態,以保持健康。

同時,這種對陰陽變化的觀察和理解,也有助於中醫在診斷和治療時更加精確地把握病情,製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例如,在陽氣旺盛的中午時段,人體的陽氣也相對充沛,此時適合進行一些需要較多陽氣的活動;而在陰氣較重的夜晚,人體應該注重休息和養陰,避免過度消耗陽氣。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髒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髒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

這段描述是中醫理論中關於人體陰陽劃分的詳細解釋。它根據陰陽學說,將人體的不同部位和髒腑劃分為陰陽屬性,以助於理解人體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以及指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首先,“故人亦應之”意味著人體與自然界一樣,也遵循陰陽的規律和原則。人體內的各種結構和功能都可以根據陰陽的屬性進行劃分。

接著,“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這是對人體整體陰陽屬性的劃分。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的外部,包括皮膚、肌肉等,屬於陽的部分,因為它們相對暴露於外界,具有保護機體的作用;而內部,包括內髒、骨髓等,屬於陰的部分,因為它們更為隱蔽,起著滋養和儲存精氣的作用。

然後,“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這是對人體部位的陰陽劃分。背部接受陽光的照射較多,與陽相對應;而腹部相對較為隱蔽,與陰相對應。

再進一步,“言人身之髒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腑者為陽。”這是對髒腑的陰陽屬性進行劃分。在中醫理論中,髒通常指的是實心的器官,如心、肝、脾、肺、腎,它們主要負責儲存精氣,屬於陰;而腑通常指的是空心的器官,如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它們主要負責消化、排泄等功能,屬於陽。

最後,“肝心脾肺腎五髒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這是對上述髒腑陰陽屬性的具體列舉。這一劃分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髒腑的功能特性和相互關係,為中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

這段描述是中醫理論中對於如何運用陰陽理論來指導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具體說明。它強調了根據季節變化和人體陰陽狀態來確定病變部位,並以此為依據進行針灸治療的重要性。

首先,“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這句話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什麼要了解陰中之陰、陽中之陽的概念。這是因為在中醫理論中,陰陽的細分有助於更精確地診斷疾病和製定治療方案。

接下來,“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這句話說明了不同季節人體病變部位的陰陽屬性。冬季氣候寒冷,人體陽氣內收,病邪容易侵犯陰分,因此冬季的疾病多表現為陰證;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外浮,病邪容易侵犯陽分,因此夏季的疾病多表現為陽證。春季和秋季的情況也類似,春季疾病多表現為陰證,秋季疾病多表現為陽證。

最後,“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這句話強調了根據病變部位的陰陽屬性來進行針灸治療的重要性。針灸作為中醫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準確判斷病變部位的陰陽屬性,並據此選擇合適的穴位和刺激方法。通過觀察和判斷病變部位的陰陽屬性,醫生可以決定是應該使用補法還是瀉法,是應該淺刺還是深刺,從而製定出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這段描述強調了根據季節變化和人體陰陽狀態來確定病變部位,並以此為依據進行針灸治療的重要性。它提醒醫生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陰陽平衡的原則,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陰中之陽肝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這段描述是中醫理論中關於人體髒腑陰陽屬性的進一步細分。它根據人體髒腑的位置和功能,將髒腑劃分為不同的陰陽屬性,以助於理解和指導中醫的臨床實踐。

首先,“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這裏指出背部屬於陽的部分,而在背部中,心髒因其主宰血脈、推動血液運行的功能,屬於陽中之陽。心髒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君主之官”,主神明、主血脈,其功能強大而活躍,因此被歸類為陽中之陽。

接著,“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同樣是在背部,肺髒因其主氣司呼吸、宣發肅降的功能,雖然也屬於陽的部分,但相對於心髒而言,其性質較為柔和,因此被歸類為陽中之陰。肺髒在人體中起到調節氣機、保持內外環境平衡的作用。

然後,“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部屬於陰的部分,而在腹部中,腎髒因其主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的功能,以及主水液代謝的作用,屬於陰中之陰。腎髒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先天之本”,藏有生命之根,其性質深沉而穩定,因此被歸類為陰中之陰。

接下來,“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在腹部中,肝髒因其主疏泄、調暢氣機的功能,雖然也屬於陰的部分,但因其具有疏泄條達的特性,相對於腎髒而言更為活躍,因此被歸類為陰中之陽。肝髒在人體中起到調節氣機、保持情緒穩定的作用。

最後,“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在腹部中,脾髒因其主運化、統血的功能,屬於陰中之至陰。脾髒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為人體提供營養,其性質更為深沉和穩定,因此被歸類為陰中之至陰。

通過這樣的劃分,中醫理論進一步細化了人體髒腑的陰陽屬性,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更為精確的理論依據。醫生可以根據髒腑的陰陽屬性,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發展趨勢,從而製定出更為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這種劃分也有助於人們更好地了解自身髒腑的功能和特性,保持身體健康。

此皆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這段描述是中醫理論中對於人體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等相互關係的深入闡述。它強調了人體內部的各種要素是如何相互對應、相互影響的,並且這種關係是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一致的。

首先,“此皆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相輸應也”這句話指出,人體內部的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等各種要素是相互對應、相互影響的。陰陽代表了事物的對立統一麵,表裏則指的是身體表麵和內部髒腑的關係,內外涉及身體與外界環境的聯係,而雌雄則是一種象征性的表述,用於描述事物之間的對立與配合。這些要素在人體內部是相互協調、相互製約的,共同維持著人體的生理平衡。

接下來,“故以應天之陰陽也”這句話強調了人體內部的這種相互關係是與自然界的陰陽變化相對應的。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天時的陰陽變化會影響人體的陰陽平衡。因此,通過觀察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可以推斷出人體內部陰陽的變化情況,從而指導疾病的預防和治療。

綜上所述,這段描述揭示了中醫理論中人體內部陰陽、表裏、內外、雌雄等相互關係的奧秘,以及這種關係與自然界陰陽變化的緊密聯係。它提醒我們在理解和治療疾病時,要充分考慮人體內部的這種相互關係,並根據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來調整治療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帝曰:五髒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這句話是是在探討五髒與四時(即春、夏、秋、冬四季)之間的關係,以及五髒在不同季節是否有特定的收受或影響。

在中醫理論中,五髒(心、肝、脾、肺、腎)被視為人體生命活動的核心,它們的功能狀態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四時則代表了一年中氣候、環境、生物活動等各方麵的周期性變化。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應該順應四時的變化,以保持健康。

“五髒應四時”意味著五髒與四季的氣候變化、自然界的陰陽盛衰、五行相生相克等有著密切的對應關係。例如,春季與肝氣相應,夏季與心氣相應,秋季與肺氣相應,冬季與腎氣相應。每個季節的氣候特點都會影響相應髒器的功能狀態。

“各有收受乎”則是在詢問在不同的季節,五髒是否會有特定的收受或影響。在中醫看來,答案是肯定的。例如,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這是因為每個季節的氣候特點都會對相應髒器產生影響,而適當的養生方法可以幫助髒器適應這種變化,從而保持健康。

因此,這句話的核心思想是強調人體應該順應自然的變化,根據不同的季節特點來調整養生方法,以保養五髒,維護健康。這也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岐伯的回答詳細闡述了中醫理論中五行學說與人體髒腑、自然環境等之間的相互關係,特別是東方青色與肝髒的聯係。以下是對這段話的詳細解釋: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指出了東方與青色、肝髒之間的對應關係。在中醫五行學說中,東方屬於木,青色是木的代表色,而肝髒則與木相對應。這種對應關係意味著東方的氣候、環境等因素與肝髒的功能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

“開竅於目,藏精於肝”,說明了肝髒與眼睛之間的密切聯係。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即肝髒的功能狀態會影響到眼睛的健康。同時,“藏精於肝”意味著肝髒是儲藏人體精氣的重要器官,對維持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其病發驚駭”,描述了肝髒功能失調時可能出現的病症。當肝髒受到損害或功能失調時,人們可能會表現出易受驚嚇、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其味酸”,指的是酸味與肝髒的對應關係。在中醫飲食調養中,酸味食物往往被認為具有滋養肝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