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思考良久後的決定,也是我在多年抑鬱最後自救的一次嚐試。人生在世,來去一瞬間,想做點什麼,證明我曾來過。

如果有幸跟讀者見麵,希望透過我的經曆,鼓勵更多人對無常的認識,從生命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和重新認識,與自己和解,允許一切發生,欣然接納所有結果。人生無限可能,不定義,不刻意。明心見性,去我執,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若沒這個幸運,那就留給我的子孫後代,自從當了媽以後,眾多標簽,唯愛至此。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從我這代,改運者。根正苗直,希望我的故事,給後人做人做事一些思考和借鑒。

無盡的遠方和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

關於理想:起初,我一直想做一個拯救世界的人,能為他人解決問題,兒時,老師問同學們長大後的夢想,跟大多數人的答案都不太一樣,不是醫生,老師,科學家,企業家,賺很多錢的人。第一次思考這個問題時,出現在我腦海的答案是“我要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

當然,我並不知道很厲害代表著什麼?它會是個什麼職業?以及未來具體的樣子和場景,我完全不知。

直到慢慢長大,那顆小種子隨著那篇“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的課文被加強,我選擇了後者。

時間慢慢推進,十幾歲,我的座右銘是“大人將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那是接下來支撐我性命的信條,是我定義為這次人生旅行的終身信條。

2008年的汶川地震,我好像對那個“很厲害”的夢想有了新的認識,我要救人於水火,必要時,可以犧牲自我性命。那次新聞報道,去參加現場誌願者使我蠢蠢欲動,但我被太多的自我懷疑和習慣性思維所困住。

我問自己能做什麼?在這樣的場麵會做什麼?會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出於幫忙的想法能不能幫倒忙?怕死嗎?去之前要把後事交代哪些?

一想到可以去現場誌願就熱血澎湃,那是我從未有過的燃燒,那好像是我生命真正意義,發自內心的光明使我興奮。我對自己說,這是我生命最大化的體現,我不怕死,但我擔心給他人添麻煩,我想,哪怕隻是給人遞了瓶水,搭一把手,我都達到目的了。

可持續的問題,使我跟那次機會錯過。可能想太久了吧。現場慢慢越來越多人加入,看著那些人顯得自己渺小,又來打量自己幾斤幾兩,何其微不足道。

這樣的懷疑和打量時常發生,起初我的身體裏有兩個我,每天不停對話,辯論,思考。慢慢的,我的身體有一個本我,一個別人眼裏的我,一個媽媽眼裏的我,一個孩子眼裏的我、朋友眼裏的我、還有那個小時候的我……越來越多的自己,唯獨容不下“本我”被自己撕的四分五裂。

由於那次錯過的經曆,遺憾和後悔充滿了內心,暗暗發誓,如果再遇見這樣的情況,一定勇敢一點,果斷一點。

2013年8.16撫順南口前特大洪發生泥石流,8月22日由社會愛心人士自發籌款並組建了物資小分隊,我們買好物資和藥品,開車前往災區現場。那次受災人口43.6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6.3萬人,死亡63人,失蹤101人,經濟損失70多億,得到了央視的報道和關注。

正是那次經曆,讓我從另一個角度體驗了人性的真善美,更堅定了做誌願者和公益事業的念頭。公益並不是有錢才能做,正所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用身體力行傳遞關懷和愛,感悟生命所不同,是我認為有意義的事,是利他利己的事。

明心見性,受姥爺的影響,讀書寫字,持續學習成了我熱衷熱愛的事,二十幾年的心理學踐行使我養成了跟潛意識鬥智鬥勇的習慣,它讓我更清楚自己,更明白行為背後的秘密。從小就受姥爺影響,廣泛看書,我喜歡看雜書,讀儒釋道跟著古人學為人處事,聽他們的故事,感受悲歡離合。我喜歡道家的無為,佛教的因果,萬事萬物心之幻相。讀經典,見生死。王陽明說過,良知不假外求,惻隱之心充足到極點就是“仁”了,存天理滅人欲……享受穿越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