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離婚這件事還不太被社會流行,好像單親家庭的孩子就低人一等,會被鄰居和同學議論。

從媽媽的表達裏,我並沒有感到自卑,因為學習比較好,也並沒有遭到學校裏的冷對待。但我隱約的能感覺到一種區別於爸媽齊全的家庭。可能這就是孩子的敏感吧。

爸爸,在我這就是個詞,帶有恐怖記憶的詞。我好像並沒有羨慕過那些有爸爸的孩子們。但我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不能給我媽丟臉。單親家庭的孩子,要更優秀,不能給別人說閑話的機會。要讓所有人證明,我不是拖累。

我努力懂事,努力被所有人認可。

因為成長環境裏男性角色的缺失,每次去同學家,看見同學爸爸,我都會莫名的緊張,甚至有點害怕,如果同學爸爸在家,我大概會選擇不去他家玩,甚至見到男老師,也會莫名緊張還帶點害怕。

一個單親女人,想養大一個孩子,確實很難。要麵對許多不確定和生活的種種挑戰。我想,我媽也想有個大人,能跟她一起承擔生活的重任吧。

麻將桌上的男男女女總是有點不入流,今天這個跟那個好,明天那個跟這個好。在叛逆期的我來說,覺得他們都不是什麼好人,我表現出不友好,對周邊人都要時刻保持警惕的態度,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未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我知道我一定不要成為這類人。

記不清媽媽到底有多少個男朋友。每次交了新男朋友,並不是以我想象的見麵方式認識。她表現的很隨意,很自然,完全不需要顧及我這個女兒的感受,這個家人的想法,當然,她的男朋友會更順其自然的,以一個新的身份來到我眼前。

我必須要接受,當然,我的意見並不重要。因為這是媽媽的家,她想帶誰就帶誰,想跟誰好就跟誰好。

可我不能接受這樣的方式,憤怒、傷心、難過、抵觸……太多複雜的情緒,對於那個小女孩來說必須藏得好好的。因為媽媽一個人帶我不容易……我不能破壞她的生活。

第一次見我養父那年,是五年級。一個晚上,我媽沒有提前鋪墊什麼,說是帶我去吃飯。一見麵,我媽那熱情,吃飯間聊天的氣氛,我大概猜到了。飯後,那天沒有回自己家,去了養父家……

一個一居室的房子,一張床,那晚,我們三人睡在那張床上,我媽在中間……

半夜,我半睡半醒覺得被子裏有動靜,一絲不太好的感覺,但我並不知道哪裏不好,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詞可以形容那時的感覺,我想哭,不知道為什麼?我害怕,緊張,想逃走,不知道為什麼,於是,我隻能裝睡,使勁讓自己睡著,當作什麼都不知道。

這樣的事不知道發生過幾次,後來養父搬回媽媽家,我媽依然忙碌在麻將場上,半夜玩麻將,養父都會陪在旁邊,他很避嫌,不會單獨跟我在房間裏,我媽出去,他隨著就跟出去,雖然經曆了那次猥褻,我記得那事以後,那位男朋友滾蛋的時候被我瘋狂暴打,我也跟我媽說過他好像晚上摸過我,但我媽晚上出去打麻將依然會急急忙忙赴約,把養父和我扔下,我很慶幸遇見我的養父,之後的十年裏,幸好是他當我媽男朋友。他是我除了親爸,唯一改口叫爸的人,他是童年裏,唯一保護過我的人,除了姥爺,唯一讓我感受過愛的男人。

多年後,我們搬家到新房子,一個晚上,朦朦朧朧聽見外麵傳來什麼聲音,當我走出去時……看見了她和養父赤裸身體的一幕。

第二天,她並沒有跟我解釋什麼。我們都當作什麼沒發生一樣。

成年後的我,有意無意的回避男女之間的“性”話題。我曾一度以為是性冷淡,我有病。因為我覺得肮髒,覺得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

結婚前,我對我老公說,考慮結婚的同時也做好了離婚的準備;另外,我性冷淡,你要想好,如果你決定跟我結婚,請同時做好接受的準備,離婚任何理由都可以,但這個將不作為理由之一。

婚後,我也一直這樣認為,每次同房我都非常緊張,而且會抵觸,用手推他,抗拒。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認為這個毛病沒辦法根除。

突然一天,我好像覺得這是曾經的創傷,讓我帶有不健康的思想去看待這件事導致的,我好像找到了原因,於是我開始回憶那些不堪的往事,我試著跟我老公表達出來,他很包容,隻傾聽,第一次說完以後我發現他的態度對我好像有幫助,於是,我嚐試第二次滲透,幾年下來,他知道了我的所有經曆,沒有評價,沒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