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國欠孩子們一堂性教育(1 / 2)

先看一組數據:

《經濟學人》在2015年的一篇文章表示:

在中國,平均每10個未成年便有1個遭遇猥褻或性侵。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王大偉教授認為,兒童性侵案的隱案比例達到1:7。

人民最高法院數據顯示,2013年到2016年期間,全國法院審結的兒童性侵案件多達10782件。

一些專業人士和機構甚至預估,中國每年實際發生的性侵事件,可能高達10萬件。所有人口中,被猥褻的兒童可有2500萬之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全球範圍內,每5名女性中有1名、每13名男性中有1名在18歲之前受到過性侵犯。這表明性侵兒童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

“女童保護”發現,在301起案例中有,有167起是施害人多次作案,占比55.48%,包括對同一受害兒童多次性侵,也包括多次對多名兒童多次性侵。

由於缺乏防性侵意識,很多兒童在受到侵害後不知如何求助甚至因羞愧心理不敢求助,有的兒童遭遇性侵後受到對方的威脅、恐嚇,不敢報警或報警滯後;在采信中,兒童很難準確描述被猥褻、性侵的過程,很難達成“印證要求”。

《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指出,這提醒我們,需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屬於性侵害”,避免孩子遭遇性侵卻不知道意味著什麼;需要告訴孩子,在警惕熟人性侵的同時,萬一遭遇性侵該如何應對。如遭遇性侵,應及時告訴家長,及時報警、求助、維權等。如果沉默,可能讓施害人更加肆無忌憚,持續傷害。

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性教育?

一、受傳統文化影響

中國人,在傳統教育和舊時代老思想的影響下,社會對性以及相關話題存在著一定的保守觀念和文化禁忌。一些家長和學校可能不願意談論性話題,擔心引發負麵影響或被誤解。

心理學上有個“禁果效應”。越是禁止的,越容易激發人們更強烈的探索欲望,從而引起逆反心理,帶來相反結果。

古希臘傳說中,伊甸園中的夏娃受蛇的誘惑,偷食了善惡樹上的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懲罰。禁食的果實分外甜,由於禁止,人們嚐試的欲望反而更加強烈。禁果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被人們所利用。

二、知識匱乏認知不夠

受傳統文化影響,家庭以及學校老師對“性”教育教授能力有限,甚至許多家庭在孩子問到是從哪來時?都藏著掖著,家長的羞澀,不好意思的情緒,扭捏的態度等一係列表達組合,從而加大了禁果效應。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生理、心理的變化,認知水平無法從家長和學校課堂上正規途徑獲得滿足,就會加大身體的探索欲,從而引發更多悲劇。

三、不夠重視

許多無知的家長認為孩子隨著長大,很多事情會自然而然的知道,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說法。孩子處於懵懂的成長期,隨著年齡增長,互聯網的加持,家長應做好第一監護人的角色,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做好守護。家長首先要提高自我認知,早期性教育可以提高兒童自我安全意識,讓孩子們知道哪些行為是安全的,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的降低兒童性侵問題的發生,隻有一個個家庭重視,才會引起社會普遍重視,也是督促學校課堂重視的重要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