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知行合一(1 / 1)

小時候羨慕大人,自由,獨立,可以做決定。

長大後,發覺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假象,人們都假惺惺的活著,沒錢的裝有錢,看本書拽個詞就是文化人,穿個名牌開個豪車就是排場,那些苦命人更甚,見人就說這個世界多麼不公平,生活多麼艱難,人生多麼苦不堪言,就像抱怨是轉苦化樂的秘籍一樣,殊不知,宇宙和人體都是有記憶的,抱怨的人日子越過越苦,大肆顯擺的人,可能會有一批追隨者,但因果循環,這個世界的公平也在於此,清醒活著的人短期看是痛苦的,長期看,是快樂的。因為,人生的意義在於活給自己,由內而外的身心統一,知行合一。

何謂知行合一?賺錢,是維持生命的一項社會實踐活動,很多人把它當作人生第一等要事,不妥,它僅僅是人生眾多事件中,最基礎,也最不太重要的事,賺錢的意義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的目的為了獲得幸福和快樂,若是賺錢過程苦不堪言,是不是本末倒置,從根本上就失去了賺錢的意義,許多人也許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如果你考慮過,並明白這個道理,不去踐行,那就違背了知行合一的道理,知道並用行動證明,才能合一。

許多人活的都很擰巴,欲望操縱,人類可能忽略了本身的渺小,可控的事不屑做,偏偏要去做天大的事,證明存在感,可笑,人類無法決定孩子性別,卻偏偏要掌控,現代人卻掛著封建思想穿越而來的人,大有人在,人沒做好,卻總是想去管天的事,可笑至極。

那些過的一塌糊塗的,恰恰是張嘴就一篇一篇道理,卻從未因此付出過行動得到實踐真理的人,他們更習慣於用這漂亮的大道理去說服別人,從而獲得虛榮心的滿足。

常常聽見這樣自欺欺人的安慰

“考上大學就好了”

“大學畢業就好了”

“工作了就好了”

“成家了就好了”

在這些謊言下,是無止境的自欺欺人,是逃避現實問題的托詞。

人生,是活在每個當下;無常的存在是提醒人們珍惜。其實,我們真正能把握的,隻有當下這一秒,也隻活在這一秒!

掌握群體的藝術,就是掌握群體的幻想。於是,特權階級開始不停的設計各種“美好”假象,盡可能的減少個體,擴大群體效應,相比群體的控製,更經濟!他們沒有理智和智慧,通過互相感染支撐對事物的幻想,從而支持著他們的行為。

在這樣的現象下,理智的人變成沒理智方,說實話的人,變成謊話方。

人孤零零的來,終有一天孤零零的去,但人類又是群體動物,在這生與死的中間,需要同伴,來支撐意誌和自我認同,當孤獨提前到來,好像被整個宇宙孤立,這弱小的身軀和心靈,是否撐得住?

於是,社會上開始有更多的精神疾病類患者,如何定義呢?因為跟群體不同,所以被定義為精神疾病患者?

病著的人藏起來,沒病的人找病,這個社會當下流行這麼做,並被允許,為了拿國家福利,沒病的人找人托關係給自己整個殘疾證,那些真正需要國家福利生活的人卻苦於沒人沒關係拿不到正常補貼。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那些自以為沒病的人才是真正的病人呢?

我們好像從一開始就錯了,小時候,孩子們經常說的“公平”,可能從一開始就並不存在,隻是一個假象,當你進入這個圈套裏,便進入無限死循環,因為,根本就沒有公平可言。

我開始對我的孩子說,公平,是需要用實力做條件,當你足夠強大,你就有公平可言,而弱者,永遠沒有公平。

可這樣的實話,沒幾個人敢麵對,寧可活在別人製造的假象裏不可自拔,也不願彌足知返,於是,這樣一代傳一代,一代騙一代。

人們都在努力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努力賺錢就是這件事最核心的基礎,錢可以換來大房子,錢可以換來許多物質,錢可以讓生活更體麵,錢還可以當作成功的籌碼,衡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和價值!

於是,人們開始不擇手段,把梳子賣給和尚,成了衡量銷售高手的至高榮譽,而提出質疑的人就是在為沒能力而找借口,生而為人,人性最大的惡,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不停的給別人製造麻煩,找不痛快。何必互相為難,人生來平等,真的嗎?這個平等又該如何定義?

特權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犧牲老百姓的利益,處處刁難打壓,為人民服務成了一句口號,那凶神惡煞的表情和行為,像極了奴隸翻身,要做把主子的得意,為所欲為,咬牙切齒的把所有的惡染在善良人身上。老百姓處處被打壓,有怒不敢言。

巧言令色的人是這個時代的寵兒,為了生存,為了無窮無盡的欲望被滿足,全社會在這種理的光芒照耀下,人人打著至高無上的道德標簽,虛偽的活著,苟且偷生。

愚蠢的人類狹隘的定義著成功的標準,有錢,有勢,有權,他們的口號是,錢可以解決百分之九十的生活難題,金錢社會,確實可以用錢買來很多東西,甚至可以買來權利和地位,但良知……

他們說,良知是啥?值幾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