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隊會計那支筆(1 / 1)

大隊會計傳來話,說公社通知,讓青年點長、大隊治保主任、婦聯主任到公社去開會。雅寧去大隊部,治保主任和婦聯主任已等候在那裏。

問他們怎麼走?公社離大隊有八裏地之遙呢,婦聯主任說,我倆都有自行車,治保主任說,要不,我帶你吧。雅寧沒車,就答應了。

治保主任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剛結婚不久,比雅寧大不了多少。他大大的眼睛,紅紅的臉龐,一副單純憨厚的模樣。雅寧坐在他自行車的後座上,有點不自在,盡量保持一段距離。

婦聯主任騎的快,治保主任因帶了雅寧落在後麵。寬敞的大道上,兩旁是高大的樹木,再往遠看,是一片片的莊稼地。正是山花爛漫的季節,遠山鬱鬱蔥蔥,清風徐徐吹來,雅寧感到心情極佳。一路上,治保主任一邊輕快地騎著車,一邊跟雅寧聊著閑磕。聊他的新婚妻子,聊他的家人,話特別多。治保主任是複員軍人,性格豪爽,所以對雅寧這批來自部隊大院的知青特別感興趣。受他情緒的感染,雅寧也聊起了軍人父親,聊起了家人。在閑聊中,不知不覺地就到了公社所在地。

來到公社大禮堂,找了空座坐下來。剛喘口氣,就見大隊會計突然走了過來,他手拿一支鋼筆、一個精致的筆記本,直接遞到雅寧的麵前,“給你的,拿著吧”“這——,給我的?”雅寧沒有準備,三個人呢,單單給我?啥意思,雅寧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大隊會計僵在那裏,雅寧沒有辦法,隻好接了過來。

“你也來啦?”治保主任搭話,“啊,我來公社辦點事,順路過來看看,你們開會,我走啦”

雅寧看著手裏的鋼筆和筆記本,不知如何處理,又不是特別熟悉,隻在大隊開會時見過幾次麵,而且他也是未婚青年,比雅寧大幾歲。雅寧把筆和本交給婦聯主任,委托她還給他,她不能隨便要人家的東西。

公社組織寫作班子,準備寫一出歌劇,大隊書記把正在讀高中的女兒和雅寧報到公社,參加寫作班子。雅寧帶了糧食、生活用品來到公社,臨時住在招待所。

歌劇是為當前的形勢而寫,共分十場,參與寫作的有五個人,每人負責兩場,按照故事大綱,各人領了任務就開始創作。雅寧第一次這樣與別人合作寫歌劇,她先按照自己的風格寫,場次背景、人物出場、神態、對話、動作、情節等,再與其他人溝通,盡量風格一致。

忙了幾天,終於完成任務,又在公社休整了兩天,雅寧與書記的女兒搭車回到大隊。書記的女兒邀雅寧去她家吃煮玉米,新玉米很香甜,雅寧高興地跟著她來到書記家。

大隊書記,瘦瘦的身材,眼睛有點毛病,口才極好,初中文化,他的兒子、女兒都在讀高中,他喜歡雅寧的文采,因此對雅寧非常重用。讓雅寧擔任大隊理論輔導員,還想讓雅寧擔任大隊團總支書記,因其他大隊幹部考慮,雅寧是個女青年,管不了農村這幫混小子,才另選了一個男知青。而這男知青文化水平太窪,在大隊全體團員大會上講話,粗話連篇,令書記很傷腦筋。

雅寧在書記家美美地吃了一頓煮玉米、攤煎餅、小蔥蘸大醬的農家飯菜,又與書記閑聊一陣,看看天色已晚,才回到青年點。

第二天下午,雅寧正在食堂幫廚,聽見一名男知青跑來告訴她,你爸來啦,雅寧半信半疑地跑到前院一看,還真是,父親周恒正指揮幾個人從車上往下抬一口大肥豬呢。一問,原來是父親的農場按照後勤部的指示,支援青年點一口肥豬,讓他們先養著,等過年時好改善生活呢。青年們都圍了過來,帶隊幹部代表青年們說了好些感謝的話。周恒和雅寧敘了一會家常,雅寧問爸,身體還好吧?周恒說,沒大事,不再喂豬了,雖然曆史問題還沒有結論,組織上正在到處外調,調查當年的真實情況,反正當年又沒叛變,也不怕啥。組織上根據他的一貫表現,又有軍首長的話,就保留了他的級別,在農場負責行政管理工作,不用下去勞動了。

聊了一會兒,眼瞅著天快黑了,車還要往回趕,雅寧與父親戀戀不舍地道別。

那個在大隊擔任團總支書記的男青年,父親在軍後勤當木工,屬臨時工。他隨部隊下鄉,總感覺父親沒權勢,犯愁將來能不能被抽回城。平時對青年點裏大首長的孩子,總是刻意地奉承。才下鄉不長時間,就和一名女青年好上了,那名女青年的父親是後勤部的一名處長。可好景不長,他上學時處的女朋友找上門來,又從原青年點把關係調了過來,天天看著他,讓他無計可施。

他看著雅寧的父親坐著小轎車來,羨慕得不得了,湊到雅寧跟前一陣恭維。雅寧知道他的德行,平時他對雅寧不太在意,覺得雅寧的父親靠邊站了,沒權沒勢的,所以他的眼睛裏隻有首長的孩子,可能是覺得雅寧的父親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吧,雅寧禮貌地回了一句,沒什麼,父親還在農場,將來還不好說呢。

男知青看看沒趣,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