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空氣與澱粉(1 / 2)

在蔚藍星的基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灑在李昊、趙曉玲和張磊三人圍坐的長椅上。他們正在討論關於蔚藍星上壁畫數據的學術報告,話題在科技的深度與廣度中穿梭。然而,隨著討論的深入,話題卻自然而然地引向了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應用。

李昊突然輕描淡寫地說道:“你們還記得那個能從空氣中合成澱粉的舊技術嗎?現在看來,它似乎已經淹沒在眾多新技術中了。”

趙曉玲笑了笑,說:“啊,那個啊,我當然記得。據史書上記載那時候它還引起了一陣轟動呢,現在卻已經變得毫不起眼了。”

張磊也點頭附和:“是啊,隨著這項技術的大規模應用,成了我們現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在眾多的科技進步中,它確實顯得不那麼突出了。”

李昊感歎道:“是啊,科技的發展真是太快了。現在每天都有新的發明和突破,讓我們應接不暇。相比之下,那個合成澱粉的技術就顯得有些過時了。”

趙曉玲補充道:“不過,即便它現在不再那麼引人關注,但它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正是因為有了這項技術,我們才能更高效地解決糧食問題,讓後來的人們不再缺乏糧食。”

張磊也讚同道:“確實,每一項技術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就像那個從空氣中合成澱粉的技術,盡管現在它看起來毫不起眼,但在我們生活的某個角落,它可能依然在默默地發揮著作用。畢竟,科技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每一項技術都是前人智慧和努力的結晶。它們或許在某一時刻不再那麼顯眼,但它們的貢獻和影響卻是無法忽視的。”

李昊翻閱著手中的報告,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你們看了這個報告了嗎?這個關於這個技術其實是源自更加遠古的中國人的智慧。”

趙曉玲好奇地湊過來:“真的嗎?”

張磊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快說說,報告裏都說了些什麼?”

李昊指著報告中的一段文字:“這裏提到,利用空氣合成食物的過程就是氣的運化過程,遠古時期的中國人把空氣中的一切元素統稱為氣。氣的運化包括地球的自然界的一切合成,其中包含食物的合成。也就是後來的植物的當合作用,但是把二氧化碳合成澱粉的過程,遠古的中國人稱之為氣的煉化。通過對壁畫內容和風格的深入分析,以及結合古代文獻資料的對比研究,發現壁畫中描繪的某些場景和儀式,實際上是在展示一種能量轉化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被人類丟失了,在幾千年的曆史長河中,隻傳下一些以醫學為主要記載的書籍裏,提到氣與人體的關係,以及在人體內部的運行方式。”

趙曉玲驚訝道:“這太不可思議了!”

張磊也感歎道:“是啊,遠古時期的中國人智慧真是深不可測。這個技術在幾千年之後,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傳遞給了幾位中國的科研人員,於是又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野中。”

趙曉玲思考著說:“這個技術的恢複,不僅是對古人智慧的傳承,也是對我們現代科技的一種啟示。我們以後應該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探索一係統技術的應用潛力。”

張磊也表示讚同:“是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份來自古人的寶貴遺產,將其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奇跡。”

李昊接過話茬:“是啊,曾經我也感到困惑。明明我們已經掌握了先進的能量合成技術,為什麼還要在這個星球上恢複類似於地球六百年前的農業生產呢?這似乎是一種倒退,而不是進步。現在看來,曾經的文明真是值得尊敬的偉大傳承。”

趙曉玲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是的,恢複農業生產並不是為了取代現有的科技,而是出於一種對曆史上人類文明的認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考慮。盡管我們有了全合成的能量和動力,但農業生產依然有著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它不僅能夠提供我們所需的食物,還能夠在原始技術上維護生態平衡,從原始的角度來保護我們的環境。”

張磊點頭補充道:“沒錯,農業生產曾經是地球上自然界與人類文明之間的一種連接。通過恢複農業生產,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一文明,深切的體會幾百年前的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以保持真正的原始性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農業生產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和曆史記憶的延續,它代表著人類智慧和勤勞的精神。”

李昊聽後,有些釋然地說:“你說得對。科技雖然強大,但我們也應該珍惜和尊重自然的力量。恢複農業生產不僅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也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傳承。我們應該在科技與自然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從本質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李吳看著報告,再次回憶著其中的敘述。他一字一句地閱讀著,那些文字仿佛帶有魔力,將他帶入了一個遙遠的星球,感受那裏曾經平靜而和諧的生活。

這個星球,曾經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世界。它擁有無盡的自然資源,科技高度發達,人們享受著充裕的物資和便利的生活。然而,在這個星球上,卻有一項古老的技術被遺忘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那就是能從空氣中合成澱粉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