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頁(1 / 2)

除了敕命,另有禦賜匾額一塊,這卻是賜給整個齊家的,上書“嘉德懿範”四字,據說是帝王親筆,上麵還蓋著紅布,得掛上去之後才能夠揭開。

此外還會在歸去園門外立一座牌坊,以彰此德行。這個就由高順縣發錢和役夫給建了。不過這對於縣衙同樣是長麵子的事,自然不會不樂意。

周敏恭領了敕命,對著香案叩首,再對父母叩首,撤了香案之後,自然有人上前,對齊家正堂的打門進行整修,使之配得上這塊禦賜的、皇帝親筆題寫的匾額,然後才會將之掛上。

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天時間,幾乎是將這扇大門拆開來重新建造了一番。使得它看起來跟旁邊的屋子有些格格不入。畢竟齊家的屋子修得再好,規矩在那裏,很多東西用不上,跟著匾額一比,就顯得寒酸了。

顯然來人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遂提點他們,按製,七品敕命也是有資格營造屋舍的,最好還是把房子拆了重建為好。

三天時間裏,白天夜晚都不斷有人到這邊來看熱鬧。

這可是禦賜的東西,真正的光耀門楣!不光是齊家的喜事,也是整個齊家山、萬山村的喜事!

所以周敏少不得開了宴席,招待前來道喜的鄉親們。而鄉鄰們也不白吃,家裏有什麼都送一點過來湊上,倒也將這宴席辦得有模有樣。

三天之後,匾額掛好,待得宣旨的隊伍離開,這裏非但沒有冷清下來,反而更熱鬧了。大家沒事就到這裏來看看這塊牌匾,然後心滿意足的回家去,讓周敏哭笑不得。

就連四位先生也登門道喜,周敏正好看到牌匾兩側空空如也,便央求他們寫一副對子,也刻了板掛在這裏。

四人都推鄭先生這位風流才子,他也當仁不讓,提筆寫了一對七字楹聯,卻是難得的正經:

入世須才更須節,傳世積德還積書。

周敏口稱受教,小心收起來,打算回頭翻修房屋的時候在兩邊立上門柱,將字刻上去。

說笑之後,四位先生才提起了正事。這一次過來,最主要還是想跟她商量一下七斤的事。他們估計年後就會回京,到時候七斤的學業就要中斷,自然要提早做好準備。

周敏知道他們很快就會走,倒也不是很驚訝,畢竟當初也是他們用了不少手段把人留下來的。

至於七斤的事,周敏隻低頭想了片刻,便道,“請幾位先生將他帶去京城吧。”

“娘子!”“敏敏!”

石頭和齊老三同時開口,都有些吃驚的看著她。

周敏鼻尖發酸,“我也不舍得孩子,他出生之後還沒離開過我身邊呢。但這是為了他好。也不是送去京城就不回來了,每年仍舊回來過年。他現在年紀小,還沒正式進學,正好跟著幾位先生在京城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多學點兒東西。兩三年之後,正好回來入學。”

“可是……”這麼一個全家的寶貝疙瘩,從來都是眾星拱月的那個月,突然遠離家門去京城那種地方,怎麼能讓人放心?何況他還那麼小,丁點大的孩子,沒有爹娘,沒有爺爺奶奶,沒有熟悉的人在身邊,怎麼成?

但周敏之所以這麼決定,除了幾位先生的緣故,也是因為七斤在家裏實在是太受寵了。之前還不覺得,這一年來,卻是越發的驕縱得肆無忌憚,什麼壞事都敢做,偏偏他又聰明,總能夠設法利用大家的喜愛與同qíng心避過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