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1 / 2)

站在曆史的岔路口上,她可以清晰的看見未來的模樣,所以周敏很清楚,普通人的日子過不下去,比土地兼並更深一層的原因是生產力和生產資料的不足。

如果地裏的產量高到每年都有剩餘,根本吃不完的程度,那就不會有人餓肚子了。那時候糧價會自然而然的降低,士族就不會抓著土地所有權不放,因為土地不能再帶給他們高回報,而免稅的政策也會名存實亡。

然後,就像她所經曆過的社會那樣,大量的糧食使得一部分人能夠從耕作生產之中脫身出來,從事其他職業,然後手工業和工業迅速發展,商業也隨之繁榮,成為稅收的主要來源,到最後,種地不但不需要jiāo稅,甚至還可以領補貼。

到那個時候,也許階層還在,社會矛盾還在,但至少不會動不動就有人凍死餓死。

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提高糧食產量。

這並不是很多人想象的漫長的發展過程,而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因為雖然從封建社會走到社會主義社會用了幾千年,但從老百姓吃不飽飯到取消農業稅,也不過三四十年間。

當然,隻靠周敏出力,要在這麼短時間內得到成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拿出初步的結果之後,她會將此事上報朝廷,舉全國之力來支持這件事。有生之年,或可看到那一日。

但那一切的前提,卻是她能夠安安穩穩的保持現在的狀態。

可是對現階段的齊家而言,家裏沒有讀書人,到底還是無根的浮木,說不定哪一天偌大家業就都隻能拱手讓人了。

他們現在能夠站穩腳跟,是因為溫泉山房的存在,是因為四位先生在這裏修書,更重要的是昌平侯宣斌的關照。但別人的關照千好萬好,還是不如自己有。

當然,自家就那麼幾個人,要立時三刻就考出個秀才舉人來,根本就不現實。石頭就不必提了,要等小七斤長大考取功名,就算他是天才神通,那也得是十年之後的事了。

周敏隻能寄望於培養萬山村自己的讀書人。反正大家都姓齊,屬於同一個宗族,培養出了人才,自然也會倒回來庇護整個萬山村。

至於到時候又會產生什麼矛盾,那就是之後的事了。

在萬山村如今正在學堂上學的適齡兒童之中,倒是有那麼幾個聰明的。大抵是因為齊家山這裏吸引了太多士子過來,也算得上文風鼎盛,受到影響,小孩子們對讀書也有了更多的向往,所以學習都很用功。大一些的孩子心浮了,估計很難取得成就,幾個小的卻很有慧根。

冬叔家的小寶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周敏當初看著他出生、長大的孩子,也已經開始上學了,而且得到了私塾裏幾位夫子的一致讚譽。不光是周敏,全村人都對這幾個孩子寄予厚望,平日裏送吃送喝不算什麼,過年還會專門給他們包大紅包。

不過讀書是個投資回報率高,但明顯投資期限很長的事,考進士的要十年寒窗,考個秀才雖然沒那麼麻煩,但估計怎麼也要十五六歲才行,同樣是一段漫長的時間。

周敏隻能祈禱在這期間不要有太大的變故。

還是崛起太快,根基不足啊!

她有一次甚至開玩笑地對石頭道,“要不你現在開始讀書,爭取考個功名出來?”

結果石頭居然當了真,狠看了幾天書。但他已經是個成年人,很多想法都固定了。又不是蘇洵那種書香世家出身,還能收了心回去大器晚成,最後無奈的承認自己根本不是這塊材料。

不過總體而言,除了這些擔憂之外,歸去園也好,齊家山也好,一切都在正軌上,按部就班的往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