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戰鬥(1 / 2)

飛將軍的先鋒軍首先出擊,楔形的陣型,尖上是一隊重裝騎兵。這種重裝騎兵,軍費昂貴,造價也不菲,是昔日金兀術最喜歡用的拐子馬。最是適合於平原大漠地帶的大兵團作戰,能起到排山倒海的效果,最早,是從魏晉南北朝的北朝拓跋帝國開始的。到了宋金,在金國手下,被訓練成所向披靡的“拐子馬”,當年金兀術和其先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簡直是摧枯拉朽地拿下了腐朽的契丹遼國,俘虜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上山下海追擊趙德基,其主力軍種便是這種拐子馬。直到後來,和嶽鵬舉在郾城、邢城等幾場大戰,嶽鵬舉采用了輕騎兵輔佐,搶挑馬腿的戰術,才破解了這種重騎兵的威力。

這種重騎兵礙於地形,在江南本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宋國基本也從不用這種重騎兵。但是,在攻城的時候,就非常重要了。

往往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壓下來,輕騎兵才會真正有施展手腳的地盤。

劉玄也聞聲應戰。他的屬下,是典型的輕騎兵,而且,非常熟悉周邊的環境。眼看飛將軍的軍力,要度過薄冰的小河——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會垮塌下去。可是,他還沒消解這種喜悅,但見得輕騎兵已經從側翼衝來。

隨後,才是重騎兵的渡河——他們用的是一種單行道法。在輕騎兵的掩護下,單獨過河。因為泗交鎮已經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大雪,那冰層的厚度,縱然不能讓幾百上千人同時過河,但是,幾十個人卻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如此一來,頗費周折,但是卻能避免與踏破冰層,掉在水下。

劉玄也看出了這一點,心想,飛將軍怎麼采取了這麼笨的辦法?重騎兵再厲害,這樣幾個人渡河,豈不是讓自己來一個殺一個,來一對殺一雙?隻要把守住湖岸,便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他立即下令加大重兵包圍——他派出的先鋒應戰,弓箭手拉弓放箭。幾乎主力全部放到了阻截渡河的敵人身上。因為,這一隊敵人一旦過來,後果不堪設想。但是,他很快發現不妙。那支輕騎兵忽然變陣了——從側翼的小道偷偷出來的輕騎兵,忽然嘩啦啦一聲,從隨身的馬匹下麵換成了重型甲胄。

重型甲胄非常笨拙,為了保存體力,愛惜馬力,平常基本不會穿著奔襲,隻上陣時才用到。

原來,這才是重騎兵,裝備全部藏在馬肚子上。他們換裝的速度更是令人難以想象,顯然是早就經過訓練的。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這對騎兵,幾乎每天都會用上半個時辰,專門穿脫這種厚厚的鎧甲。最初,要用一炷香的時間,到現在,基本上隻需要尋常軍裝的時間。據說許多士兵為了達成這個訓練,連手關節都拉脫得完全變形了。

本來,這基本算得上自殺式的行為,但是,一來距離短,馬力還能承受,二來,正是為了迷惑敵人。正在渡河的,更加隻是掩人耳目,吸引敵人的注意力而已。

劉玄立即覺得不妙,但是,當他掉頭時,度過來的真正的重騎兵已經成型,並且帶了投石機。這種投石機,也是攻城必不可少的。

劉玄的步兵立即圍上來,城頭上的弓箭手也開始了密密麻麻的掃射。但是,重裝騎兵連人帶馬都包在重型甲胄之中,加上盾牌防護,矢石彈雨幾乎沒有造成什麼損傷。守城步兵的抵抗很快被粉碎,中央的騎兵也抵擋不住,陣形瞬間被突破,步步後退。緊追不舍的重裝騎兵已經把他們推到了城門口。

而正字渡河的騎兵們陸續上岸,卻遭到了宋軍兩翼的夾擊。劉玄眼看不利,立即掉轉了兵馬,迅速迂回到重裝騎兵的側翼和後方,開始突擊。重裝騎兵由於隊形緊密,來不及轉身,陷入混戰中。劉玄的步兵就用長長的鐵鉤把騎兵從馬上拖下來,用刀斧砍斷馬腿。騎兵一旦落馬,宋軍步兵的短斧、各種刀槍長矛都有了用武之地。不要命的攻擊持續了沒多久,重騎兵就傷亡慘重,受驚的戰馬,開始瘋狂地四散亂跑,許多人避之不及,被馬踐踏而死。

飛將軍和眾將領都在不遠處看著這一場廝殺,但見己方漸漸地不利,而且宋軍是出動了嚴防死守,根本不如昔日那般一觸即潰。眼看再戰下去,己方的重騎兵,幾乎要全軍覆沒。

劉武衝出來,他眼裏蒙著一層眼罩,騎在戰馬上,大聲道:“飛將軍,待自家領軍衝擊劉玄的步兵……”

他多次和金兀術交手,非常明白這場戰爭的關鍵在哪裏。此時,重騎兵的背後,如果得不到解救,就真的會陷入包圍圈,全軍覆沒了。但是,此時戰鬥如此激烈,劉玄是不要命地反擊,任何的衝鋒,都是從死亡裏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