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布局(2 / 3)

敵人已經打來了,文官還在後麵尋歡作樂,其實,並不真正深入一線,了解軍情。這樣一貽誤軍機,當然就很少能占據什麼先機,輸也是必然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種體製下,兵源冗雜,老兵越來越多,而且,邊防大帥,為了謊報戰功,冒領軍糧,經常是死了人,也不抱上去,依舊充數,比如,一個地方朝廷記載是10萬大軍,也許,不過隻有六七萬人。這少出來的三四萬人的軍糧,就被大帥私自侵吞了。所以,大帥們往往富裕得流油;就如當時秦大王宰殺童貫手下時,童貫這個被閹割的王爺,就是憑著侵吞這種糧餉,富甲天下。

更主要的是,這樣的製度形成了“將不知兵,兵不識將”,一個統帥在一個地方,每呆個兩三年,就會被調離,目的是不讓他培養起自己的親信隊伍,也就是沒有自己的死黨。這樣嚴格的防範武將製度之下,的確成功抑製了軍人的勢力,有宋一代,很少有武將反叛的例子。但是,也因為如此,武將們總是蝗蟲一般,一過境一個軍區,每每撈一把就走;對於宋國的戰鬥力,卻是致命的傷害。一個將軍,連自己手下多少人馬都搞不清楚,談何帶兵打仗?

這也是當年靖康大難,宋軍往往幾十倍於敵人,卻總是望風潰逃的根本原因所在。

趙德基南渡後,因為戰時的需要,當然不可能如此嚴格地按照老祖宗的規矩去裁汰武將。所以,當時的中興四大帥,嶽鵬舉,張俊,劉光世,韓忠良等人,才能各自節度一方。

可是,一旦站穩腳跟,趙德基冥思苦想,首先,便是猜忌起了嶽鵬舉,因為他手下精兵良將最多,範圍最廣,死黨也最多。秦檜之類的陷害,都是借口,本質上,這才是趙德基要殺嶽鵬舉的最主要原因。

哪怕功高蓋世,哪怕忠心耿耿,嶽鵬舉也非死不可!

嶽鵬舉一死,趙德基立即又采用了祖宗的老辦法,而宋金和議之後,戰事稍微緩解,他更是感到壓製武將的重要性,嶽鵬舉死,韓忠良等被罷免,劉光世閑散,如今,就連張俊這個庸將也無能為力了。

更主要的是,過去那種“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情況又出現了。宋軍的戰鬥力,較之以往,已經有了極大的下降,經過這幾年的無重大戰事狀態,基本上,跟靖康大難時的狀態有得一比了。

這樣的宋軍,還有何值得懼怕的?

單看他們和秦大王一戰的狼狽狀態就知道了。

一個劉琦,雖然尚可,但還稱不上什麼軍事天才。

可是,金兀術卻試探道:“飛將軍,你也別高興太早,宋軍中,還有劉琦!”

“劉琦?他得罪了趙德基寵幸的醫官王繼先,自己都差點幾次被罷免了,他已經不足為患!”

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金兀術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個飛將軍,幾乎已經裏裏外外,上上下下,把宋軍的一切情況摸得透透徹徹。

“四太子,請出發!”

他站著,不動。

飛將軍一個手勢,侍衛們已經扶起金兀術上了一匹馬。

此時,金兀術反倒鎮定下來:“飛將軍,你做這些也沒用,本太子也不會領情。”

飛將軍一笑,並不回答。

隊伍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