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書中馮一平沒有去做那些熱門產業的原因。

至於也沒有一開始就投資BA,一重生,就一定要把BA的那三位收來當弟,或者一重生就要做圍脖威信,而且是一做就火……還是那句話,我是一個有些不識時務的反潮流的家夥,大家都寫?我就偏不!

我就偏到國外去造,我去對穀歌臉書蘋果亞馬遜下手——當然還有奈飛。

好些書友都,就收購一個奈飛,你就好幾百章,你自來水公司的?

收購奈飛,時間跨度是有些長,但那幾百章,又哪是全寫奈飛的事?

要收購那樣一家公司,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但寫收購奈飛的不容易以後,再對其它公司下手,不用贅述,也能讓大家覺得可信。

——到這裏,我想的自誇一句,馮一平能成功的在矽穀進而在美國站住腳並成為頂級大佬,應該交代得很充分很合理,在此之後,類似的,要寫得讓人更信服更合理,可能真有一定難度。

還不隻是這些方麵難。

在上傳以前,對我個人來,不分先後,最大的幾個謊言是下麵這四個。

***,“我想在歲生日之前,告別處級的身份!”

地產商,“我們真的沒錢賺!”

銀行行長,“我們銀行也是弱勢群體!”

美軍,“我們是愛好和平的!”

在15年4月中旬之後,我才發現,雖然我已經不算年輕,卻還是好傻好真。

世界上最大的謊言,明明應該是“網文讀者,對網文作品要求低”才對。

我覺得,喜歡看商業的書友,有兩種,一種是覺得隻要主角能明白,就是自己公司的錢,也不能隨便往自己口袋裏裝,那就很不錯了。

再一種,就是我的書友。

這麼吧,都總局對各種影視作品的要求高,但就我個人的經曆而言,我的書友對網文的要求,比總局對影視作品的要求,還要高得多得多。

如果按這些書友的標準來,現在電視上熱播的那些劇,不進行傷筋動骨的大改,應該都沒有播出的機會。

印象深刻的有好多,比如有一次,我把“工業總產值”,等同於GDP,一溜書友馬上就指出來,“這不對!”

再比如,我寫Faebk哪一年的收入,馬上會有書友去查相關的數據,比較之後,哎,你都折騰了這麼久,怎麼和Faebk原本同期的收入,增長得不是太多?

最近也有,梅耶爾和馮一平的兒子馬修繼承了他老媽的藍眼睛,然後馬上有書友用我不明覺厲的一大段話,來論證這實際上是一件幾率非常非常,實際很難發生的事……

我,既然從書名上看,這應該是本和商業有關的書,所以大家對經濟方麵都有相當的“造紙”是正常,那麼,為什麼你們還如此精通生物學(弱弱的問一句,這是生物學的範疇嗎?)……

你們能不能不要這麼優秀啊喂!

給條活路可好啊各位大佬!

在屢屢被書友指出錯誤之後,我現在認真到什麼程度?但凡書中有明確日期的,我一定要查一查,那究竟是星期幾,總不好明明是周末的時候,還寫成大家都在上班。

提到了一家酒店,也一定會想辦法去查證,在那個時候,那家酒店究竟有沒有開業。

提到一款電子產品,也一定會再三確認,它上市的具體時間。

提到那些我不了解的城市,比如紐約啊,慕尼黑啊,總要去查查那兒冬怎麼樣,春又怎麼樣。

更別那些我們具體一點都不熟的穀歌Faebk奈飛這些公司的事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