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以形補形(1 / 2)

馮老的這番話,讓會議廳裏的眾人,心裏想法不一。

西醫出身的人,大多數都是微微一笑,不做任何評判,在他們看來,高科技的化驗儀器,要比中醫那落後老套的望聞問切,強出不知道多少倍,馮老所謂的各有利弊,在他們看來,也就是中醫給自己臉上蒙的一塊遮羞布罷了。

但中醫出身的人,卻是對馮老這番各有利弊,十分讚同。

高科技的化驗儀器又能怎樣?

還不就是隻能檢測一個結果嗎?

但,就敢保證這檢查結果沒有一丁點錯誤?或者,能夠全麵,一絲不漏的反應出來病人的病情?

如果真這樣的話,那電腦豈不是早就代替人腦了嗎?

看著台下眾人神色不一的模樣,馮老平靜的說道:“關於診斷方麵,西醫和中醫最大的不同,一個是憑借化驗儀器檢查結果以及個人經驗來判斷病人病情;一個是完全憑借脈象和經驗來判斷病人病情,不管是科技還是望聞問切,總而言之,隻要是能準確判斷病人的病情即可,最重要的,還是接下來的用藥。”

頓了一下,馮老接著說道:“在我們中醫中有句俗語叫做,五年學徒,十年藥方,因為在治病中,隻有在真正開具藥方時,在醫生這邊才算是真正進入到了治療階段,藥方的好壞,直接決定了病人能否痊愈,藥方開的正確,精準,就是藥到病除,拯救病患,而藥方要是沒有對症,不但沒辦法治愈好病人,還會延誤,甚至是讓病人病情惡化!”

眾人俱都是點頭。

大家都是身為醫療工作者,對於馮老這些話,自然是深有體會,感同身受。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兩個病例,就是用藥巧妙,隻能用登峰造極,出神入化這些形容詞來描述我當時的心情。”

馮老說到這裏,看向了趙一凡,認真嚴肅的說道:“我知道這位教授,為人低調謙遜,不喜歡大出風頭,而在我今天準備講這兩個病例前,我也是反複斟酌考慮了許久,最終才決定拿出來講,我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聽完這兩個病例,在今後的工作中,遇到一些棘手病情後,能夠換個思路,換個方法。”

眾人下意識齊刷刷目光看向了趙一凡。

雖然馮老並沒有說趙一凡,甚至是趙教授的稱呼,但是在座眾人中,誰也不是傻子,很明顯,馮老這番話是在說趙一凡啊。

接下來,馮老將龔老的病例,以及之前從薑濤那裏聽說到的以話做藥的病例,完完全全講述了一遍。

隨著馮老的講述,會議廳內眾人的表情,從好奇,到震驚,再到目瞪口呆。

最終,會議廳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對於這一幕情況,馮老之前早就心裏有所預料到了。

俗話說的好。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今天在座眾人,都是醫療工作者,而且還不是剛工作的菜鳥,俱都是工作了數十年的資深人士。

最差的人,都可以用一方名醫來形容。

這些人可以真正明白,如果馮老所講的病例中沒有摻雜一點水分的話,那這名“教授”的醫術,真是隻能用出神入化來形容。

在馮老講述之前,有些人還心裏不以為然,覺得馮老是言過其實,誇大其詞。

但是聽到“氣味做藥”“以話做藥”以及“天地萬物皆可做藥”等之後,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

“馮老……”

一個人忍不住站起來,看了一眼趙一凡,對馮老說道:“您說的,是真的嗎?”

“小唐啊,我說的當然是真的,如果不是我的親身經曆,我怎麼可能會將這樣的病例,拿出來在這樣的場合裏講呢?”

馮老認出來了說話的小唐,是京都市中醫院中很有名氣的一位醫生,馮老並沒有因為小唐不相信自己的話而不滿,相反,在馮老看來,小唐的反應很正常——如果小唐沒有這樣的懷疑,那才不正常呢。

“是您的親身經曆?”

小唐一聽,倒吸了一口涼氣,下意識轉過身來,震驚不已的看著趙一凡。

趙一凡苦笑不已,這馮少剛,簡直是不讓自己出風頭,他就難受啊!

“沒錯。”

馮老點了點頭。

“馮老。”

又有一個人站起來,嘴裏喊著馮老的名字,眼睛卻是一個勁兒的往趙一凡那邊瞟,他說道:“您講的這個氣味做藥的病例,在病例中,這位教授所開具的藥方,對此解釋是‘以形補形’,我知道您是中醫界中的老前輩,馮老,您對於這個‘以形補形’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馮老點了點頭,說道:“我昨天回去,仔細想了一下,我覺得‘以形補形’還是很有它的道理的,當然,我也知道,很多人對於‘以形補形’都有看法和偏見,認為這是一種完全是主觀臆想的治療方法,曾經有一種主觀論調就是,如果真可以以形補形,那麼一個病人腿摔壞了,讓他吃雞腿,難道就能補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