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閨中密友 知音難求(1 / 1)

(1)

“同學們,今天有一位女同學從外校轉來,從今天開始她將和大家一起學習、進步,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她表示歡迎!”

隨著老師的介紹,門外走進一位羞羞答答的少女,隻見她極有個性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圓圓的蘋果臉,兩條粗黑的長辮子,身材適中,她不好意思抬頭,扭扭捏喏、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來!自我介紹一下”老師鼓勵她。“我叫楊玲玲,來自紅星小學”楊玲玲聲音圓潤,細聲慢語。

雅寧好奇地看著她,這麼漂亮的美人,從哪兒來呀?同學們在下麵竊竊私語,楊玲玲更不敢抬頭了,羞得紅暈飄飛。

老師把楊玲玲安排在後麵的空座上,開始講課了。

下課了,同學們一窩蜂地跑出教室,打打鬧鬧。楊玲玲獨自靜靜地坐在那裏,沒有出去。雅寧走到她身邊,“你好,我叫周雅寧,歡迎你!”雅寧大方地伸出手,握住了玲玲那雙柔嫩的小手。

兩人親密地交談起來。

上課鈴聲響了,雅寧回到座位上。“告訴你,別理新來的同學,她在紅星小學作風不好,才調到這裏來的,你看她漂亮吧,能顯擺著呢”淩悄悄對雅寧說。

作風不好,不會吧,看她那麼文靜,怎麼會?雅寧百思不得其解。那個時代,作風不好,可是傷風敗俗的大事情,誰敢沾邊呢。可雅寧不相信這麼漂亮乖巧的玲玲怎麼會呢?雅寧心地善良,人家新來的,總不能孤立她喲。

雅寧依舊與玲玲交往,引起了強悍的淩對雅寧的不滿。雅寧依然我行我素,這是雅寧的性格,不畏權勢。

(2)

“明天是星期天,玲玲你有別的事嗎?”“沒有”“打算去哪兒啊?要不,咱們去市圖書館看書吧”“好啊,我也喜歡看書”“明早我來找你”“行,我在家等你”

雅寧所住的部隊大院,前麵就是市圖書館,雅寧在那裏辦了一張借書證,每個周日,雅寧都在那裏看書。她喜歡那裏寬敞明亮的大廳,喜歡那裏寂靜和濃濃的書香氛圍。與大街上嘈雜的車聲、人聲相比,這裏沒有喧嘩,沒有幹擾,每個人都在默默地讀書,如饑似渴地吸取精神食糧。從雅寧上小學一年級開始,周恒就要求她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白天發生的事情,要詳細的人物和事件的描寫,也可寫讀書的心得。雅寧開始並不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一個小孩子,玩是天性,讓她每天寫日記,寫什麼呀。但是,周恒執著地要求她這麼做,開始雅寧是應付,寫點流水賬,寫著寫著就喜歡這種敘述方式,同時喜歡看書,喜歡發點感慨和議論什麼的,作文水平也不斷提高。雅寧喜歡在圖書館寫作,這裏安靜,沒人閑聊,沒有家長裏短的瑣事,可以靜心地看書和寫文章。

周日早晨,雅寧早早起床、洗漱,匆匆吃過早飯,她來到與學校一牆之隔的楊玲玲的家,楊玲玲剛剛洗過頭發,一頭秀發像瀑布一樣,自然地披在身後,更顯得嫵媚動人。楊母見雅寧來了,熱情地招呼她進屋,雅寧走進楊家。這是一間簡陋的一居室,楊玲玲的父親也曾是軍人,參加過抗美援朝,因病轉業了。楊父得知雅寧的父母都是軍人很高興,不斷地問這問那,興奮得像個孩子。

“雅寧啊,你們這代人可能不理解,我們那時出生入死的戰友之情,能活著回來真是萬幸呢”“是啊,楊伯伯,我爸也常常這樣教育我,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你父親現在怎麼樣?”“我爸身體不太好,在省城住院呢”“噢,什麼病?檢查出來沒有?”“慢性肝炎,懷疑肝硬化呢”“噢,那可要好好調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是,楊伯伯,我們去圖書館看書去啦”“好,去吧”“玲啊,中午和雅寧回來吃飯吧”楊母追出門來說。

“再說吧,你們先吃”雅寧和楊玲玲說著話,一溜煙地跑了。

雅寧和楊玲玲走進圖書館,因為今天是星期天,館內幾乎坐滿了人,雅寧先到借書處借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當時很暢銷的書籍,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隻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讓那時的青年奉為座右銘。楊玲玲借了一本高爾基的《我的大學》,兩人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找到位置,然後就埋頭讀書。

時光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沉醉在書中的少女,忘記了時間,忘記了饑渴,與書中人物同悲共喜。窗外華燈初上,肚裏“咕咕”地叫著,雅寧才想起來中午飯還沒吃,又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了。“玲玲,回家吃飯吧,下周日再來”“好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