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少年意氣(1 / 2)

此言一出,無論是台下的學生、老師,還是台上的領導,都聚精會神地盯著蘇懷瑾,好奇他即將分享的文章內容。

蘇懷瑾站在台上,麵對著這無數雙充滿期待的眼睛,他深吸一口氣,調整了自己的呼吸和情緒,然後深情地朗誦道:“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隨著他的朗誦,整個會場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籠罩,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這篇文章,正是蘇懷瑾親筆所寫的《少年龍國說》,在從華京回到蘇城的路上,他深思熟慮,想要為這次演講找到最合適的主題和內容。

最終,他想到了這篇文章,他認為,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正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和希望,他們應該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和使命,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少年龍國說》不僅是一篇激勵人心的文章,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它告訴每一個年輕人,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要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能進入蘇城大學的學生,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不僅學識淵博,更有一顆敏銳而熾熱的心,能夠深深感受到文字背後的力量和情感。

尤其是那些來自文學院的學子們,他們平時沉浸在文學的海洋中,對於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更為深刻,因此,他們更能理解蘇懷瑾朗誦的內容,更能感受到這其中的含義和力量。

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自豪,他們被蘇懷瑾的演講深深感染,仿佛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感受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說得好啊!”

“哎呀,這演講真是讓人熱血沸騰啊!我們雖然是文學生,但誰說我們不能為國家做貢獻呢?我們也能用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

“‘少年強則國強’,這話聽得我心潮澎湃啊!咱們文學院的學生也能用自己的筆,書寫出對國家有益的文章,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文化和曆史。”

“這演講太棒了,說到我心坎裏去了!誰說我們文科生就不能有所作為?我們可以通過寫作、研究、教育等方式,為國家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現場的學生們,此刻的心情如海浪般洶湧澎湃,難以平靜。

等到蘇懷瑾的演講圓滿結束,他緩緩走下講台的那一刻,整個會場依舊沉浸在之前的激情與感動之中。

許多人的思緒仍舊停留在蘇懷瑾的話語中,那些鏗鏘有力的詞句和深邃的思想如同餘音繞梁,久久不散。

尤其是那些女學生,她們的目光始終追隨著蘇懷瑾的身影,在她們的眼中,蘇懷瑾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演講者,更是一個完美的夢中情人,他的形象符合了她們對於理想男性的所有想象:既有學識又有才華,既有風度又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