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真情真諦真本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鄭曉靜(1 / 3)

可以掉眼淚,一定要堅強;可以有搖擺,務必要堅持。

——鄭曉靜

鄭曉靜,1958年出生於湖北武漢。1984年畢業於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固體力學專業。她是國家科技獎、首屆青年科技獎等眾多高水平科技獎項的獲得者,是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工程學部)雙料院士,也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唯一的女性院士校長。

從武漢到蘭州再到西安,從學生到教師再到校長,從講台到學校再到社會,近30年來的人生輾轉,鄭曉靜在力學領域與高等教育事業的宏大舞台中出色繪就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墨畫卷。而今,作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校長,鄭曉靜不僅展現出一位中國校長的睿智與果敢的人格魅力,更出色地詮釋著一位中國教育家、實幹家、科學家的生動角色。

教育家鄭曉靜

——“大學需要培養大氣、大度、大愛的精神氣質”

“學校更適合我,而我也更熱愛教育與學術工作,並且與學生在一起,看到他們成長成才,對我來說是最大的快樂。”這是鄭曉靜在與青年教工座談時對大家關於她為什麼放棄升遷從政的機會而堅持選擇校園提問的回答。而在她作完2014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會議報告後,有很多人聆聽了她對於大學教育的深度思考,見證了她關於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魄力,這樣評價她:有教育家的風範!

教育家中的戰略家

“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弘揚辦學傳統,提升辦學理念,落實戰略規劃,一心一意為學校謀發展,實實在在為師生服好務。”2012年7月10日履新第一天,校長鄭曉靜院士樸實而低調的表態已經折射出一位中國教育家的眼光和高度。

55天後的9月3日,在學校工作會議上,鄭曉靜從軟硬件基礎、基本要素和文化氛圍三個層麵,第一次談到了她對於大學的理解,她眼中的大學不隻是大樓、大師,還要有學者、學生、學術、學風,更要有大氣、大度、大愛的精神氣質。

120天後的11月8日,在學校教育教學專題工作會議上,鄭曉靜提出了“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兩個共識”。之後的兩個月時間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緊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了近百場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

上任後的第262天,在2013年3月29日召開的第四屆教職工代表大會第八次會議上,鄭曉靜在校長報告中正式提出了“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強軍拓民、服務引領、團結實幹”的20字發展思路,以及“一個戰略、四個計劃、強化落實四個保障”的治校方略。其中“四個計劃”一經提出,立即綱舉目張,成為促進和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大發展的催化劑和加速器。

上任後的第629天,在2014年4月1日召開的第五屆教職工代表大會上,鄭曉靜在校長報告中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回歸”、“兩個體係”的理念。她所理解的兩個回歸,即“以生為本、德育為先,以學為要、厚基強實”,向教育本質的回歸;“以師為本、學術為先,育人為要、德藝雙馨”,向辦學本位的回歸。而她所講的兩個教育體係,即基於學生自我發展的本科教育體係和基於學生創新創業的研究生教育體係。然而,在回歸教育本質的過程中,如何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四大職能統一於立德樹人的內在邏輯中去呢?鄭曉靜給出的答案是五位一體、協同發展,即:堅持以一流的學術研究引導一流人才的培育,以一流的學術研究推進一流學科和專業的建設,以一流的學術研究實現一流服務引領的轉化,積極構建科研、人才、學科、教育、轉化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模式。

之後的第49天,在2014年5月19日召開的本科質量提升工作會上,鄭曉靜緊密圍繞“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提出要回歸教育本質,積極探索構建基於激勵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本科教育體係。

從提出對大學的理解到今天,已經近兩周年時間,鄭曉靜帶領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緊扣國家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銳意進取,勇於探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保證本科教育的根本地位不動搖”

“大家好,我是新來的校長鄭曉靜!”這是在2012年8月30日上午,鄭曉靜履新後新學期開學第一堂課上的情景。鄭曉靜與通信工程學院011191班和電子工程學院021191班的120多名同學一起,聆聽了國家級教學名師梁昌洪教授講授的《矢量與複變函數》。

這樣一句簡潔而親切的開場白,讓現場的很多同學大吃一驚,有的麵麵相覷,有的竊竊私語,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位坐在他們之中的長者竟然是從蘭州大學調來的新校長,更沒有想到的是,新校長竟然與同學們一起在開學的第一天上第一節《矢量與複變函數》課。

像這樣聽課的場景還有很多,因為履新之時鄭曉靜就指出自己深感責任重大,這重大源自黨和國家對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源自創新型國家建設對大批高層次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源自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新的曆史起點上。而她上任後不負眾望,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科學發展的核心,狠抓本科教學,狠抓立德樹人。

2012年11月8日,在主持召開了一係列師生座談會、主要職能部門和學院調研座談會,以及與部分校友(同時也是學生家長)交流之後,鄭曉靜敏銳地把握住了當時學校發展中的根本命脈—本科教育,抓住了教育的本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隨之,鄭曉靜主持召開了學校首次大範圍的本科教學工作會議,提出了她關於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基本構想,即兩個共識、四個思考和五個思路。其中她特別強調了兩個共識:一、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二、本科教學應該是學校經常性的中心工作。與此同時,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本科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與之相應的,是學校從人、財、物以及政策等各個方麵不斷加大對本科教學的投入;是對學生、教師成長成才的密切關注和傾力關心;是鄭曉靜帶頭聽課、巡考、開展教學大檢查等等一係列對教授為本科生上課、課堂教學、學風考風、青年教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不斷加強。

鄭曉靜從1988年起就開始給本科生上課,二十多年的課堂教學,積澱了她對教育事業的深深熱愛,也使她更加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本科教育與人才培養之於大學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在她看來,從教育的根本出發,不斷尋求更好地培養人的途徑,必須堅持一切以學生為本,從課堂開始,保證本科教育的根本地位不動搖。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成長成才,這是大學天經地義的職責所在,也是她作為校長的職責所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樹人”

“大學要在培養出一批批具備專業知識和富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素養的學生的過程中成為高水平大學;國家成為高等教育強國,成為真正的強國;社會成為能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的和諧社會。因此,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外在目標、間接目標;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才是教育的本質目標和直接目標。如果隻關心外在目標、間接目標,而忽視了教育的本質目標、直接目標,教育就被異化了。”在接受《大學》雜誌采訪時,鄭曉靜如是說。

2012年7月來校以後,鄭曉靜一直強調,教育的目的最根本的還應該是立德樹人,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我發展,在實現自身的全麵發展過程中推動社會的進步。大學培養的是“人”而不是物,更不是生產流水線上的產品,大學不斷努力提供更好的環境、氛圍和條件,幫助學生走向自我發展,而不是代替學生思考和行動。

在這樣的思想主導下,鄭曉靜提出了“兩個回歸”的理念,即“以生為本、德育為先,以學為要、厚基強實”,向教育本質的回歸;“以師為本、學術為先,育人為要、德藝雙馨”,向辦學本位的回歸。而在回歸教育本質的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四大職能統一於立德樹人的內在邏輯中去?為此,她提出了五位一體、協同發展的思路,即:堅持以一流的學術研究引導一流人才的培育,以一流的學術研究推進一流學科和專業的建設,以一流的學術研究實現一流服務引領的轉化,積極構建科研、人才、學科、教育、轉化五位一體的協同發展模式。

在具體實踐中,鄭曉靜從加強德育的薄弱環節入手,提出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從加強學風道德、築牢立德樹人根基入手,提出了建立學生誠信檔案,開展學術道德教育活動;從加強理工科院校學生美育、人文素養教育入手,提出了建立學校交響樂團、強化人文學科建設、濃鬱學院文化氛圍等等。

在她看來,通過大學教育這個可嚐試、可體驗的真實過渡區,學生可以更加成熟地選擇和規劃自己的未來,獲取未來安身立命的專業知識;學會將書本和他人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也就是基本原理和包括邏輯理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在內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法等,繼而將自身的“知識”通過正確地運用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儒雅習慣,逐漸形成清朗、明禮、謹慎、淡定的風格,提升個人品位,最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學會在比較和擇取中慢慢將人類社會積累的豐富經驗和智慧內化為自我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帶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努力創建行業特色一流大學的征程中,鄭曉靜一直堅持辦高水平大學的初衷和教育的本真,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正如她寄語學生所說,“我們肩負著不可推卸的曆史使命。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在廣泛的領域,積極參與社會的改革和進步事業,共同締造和諧文明美好的社會環境”;“我們既要追求豐富的精神生活,也要讓自己深植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中,健全完善自身人格,做一個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這是她對大學教育本質的理解,也是她的教育思想的生動折射。

“要激勵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

“作為大一的新生,開學12天就能見到校長,無疑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情。”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新生陳彥成是從報名參加“相約校長”活動的80多名學生中被挑選出來的代表。鄭曉靜邀請其他33位與陳彥成一樣有著一肚子夢想與困惑的2013級新生與自己在新學期的第12天見麵。

其實,像這樣的活動每年都有好多次,完全由學生自己組織,所有學生均可以通過網絡自由報名,與“曉靜姐”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上了大學,要學會自主地生活,並逐步走向自立。”“大家現在進入大學,應該自己做一把主了,該學會自己拿主意了。別像橡皮泥一樣,任人捏來捏去。要多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多和人交往,多去體驗,犯點小錯誤別太糾結,摔跟頭並不要緊,因為摔下去爬起來的過程中,你會感受很多。”

“大學教育在家庭和社會之間形成了一個過渡區,青年人經過此過渡區的洗禮之後可以更好地認識自我,大學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是幫助他們實現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遠大目標,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人的過程。”

“大學生要為自己的將來負責任,為家庭負責任,為學校負責任,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平等、公正、民主和進步負責任。”

這是鄭曉靜對剛剛入學的2013級90後本科生的叮嚀。她不僅對在校大學生是這樣說的,對學校職能部門幹部、學院領導等管理幹部也是這樣要求的:“要激勵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應該充分體現獨立、平等、自由、關愛的要素和特點,具有真正導向人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包含以平等、互動、尊重為核心的新型師生關係,大量豐富可選的課程、教材、圖書等資源體係,以喚起學生自我意識、卓越學術為追求的教師隊伍,體現關愛與引導的管理體製機製,多姿多彩多樣的實習、實踐、創新的鍛煉機會和平台,寬鬆、自由、向上的文化環境氛圍等。能夠不斷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充分激發學生想象的空間。引發專業興趣,幫助學生把知識建構進他自身獨特的意義結構中;帶入科學前沿,啟發創新思維,形成探索性思考的能力;給予充分的體驗,使他們真正了解所學專業、科學的社會意義。能夠不斷促進學生發展自己,幫助構建活躍的知識體係。引導他們通過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將書本和課堂傳授的他人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以及內在的知識體係,進而轉化為運用、研究和創新知識的現實創造力,即成人的力量。能夠不斷增強學生自我發展的能力,促進他們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更好地向前。尊重個性,培養獨立人格,促進獨立思考,引導‘自己的觀點’,激勵‘獨特的自己’,不依附、不盲從,有理想、有擔當,學會判斷、選擇、欣賞,學會做人、做事、做學問……所有這些都是我們積極探索的重點,也是我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