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水浸千年樅(2 / 2)

在亮光映照下,能看出順著腳窩,有不少加塞進岩石的木槜。

很顯然,當年這條便道,就是工匠們為了修橋,方便上下的小棧道。

可是,這個橋估計有數千年了,可見這個棧道荒棄的時間,究竟有多長了。

就算上次那啥的老家主和管家使用了一次,隻怕離現在也有好幾百年了。

大家站在這條險峻的小棧道邊,一個個都瞠目結舌,麵麵相覷。

楊連長搔了搔腦袋,為難的說:“這也算是‘路’啊?這麼長的時間了,估計那些打進石窟窿的木槜子,早就腐敗不能受力了吧?老人家……隻有這一條路能上下嗎?”

那啥點了點頭,說道:“軍官老爺,就這一條小道,都是匠人們好不容易鑿出來的……這山洞又邪又險峻,其他地方是斷斷不能下的。都深不可測別說,天知道躲著啥怪物喲!”

那啥的話讓大夥瞠目結舌……不過她說得沒錯,絕對沒有危言聳聽。

山洞又邪又險峻,別說其他地方不能下,就算下去,隻怕也很危險。

正在這時,就見老支書將槍放下了,張望著蠢蠢欲動起來。

果然,他讓一個兵拖著自己,小心翼翼沿著鑿出的石窩,慢慢挪到最近的木槜邊。

他伸出腳去,用腳跟輕輕的踩了踩那個木槜子,就發現,這玩意竟然還能受力。

於是,在那個士兵的幫助下,他慢慢的就踩在那個木槜上,再用力又跺了跺。

完了才鬆了口氣,讓那個士兵半自己拖了上來,說:“沒事,這木槜還沒壞透……正所謂‘水浸千年樅,風吹萬年杉’,這些木槜都是用老樅樹的樹芯做的,就算這裏環境潮濕,但樹芯全是樅油,也能數千年不壞……這上麵有一塊大石頭,當年肯定是用來綁纜繩的。我們先讓幾個身體輕盈點的小夥子,將纜繩固定好,弄個棧道扶手,這條路就能用了。”

老支書說得沒錯,他畢竟是山裏人,對樹木十分了解。

在農村修房子時,樅樹可不是好料,比不過木質更輕的杉樹料。

因為杉樹隻要不進水,是木材中比較防風化、又常見的木料。

但是,木房基礎,下麵靠近地麵的木方,往往都用樅樹。

因為,所有的木料之中,唯有這種樹料,最能耐腐朽。

正像支書所說的,“水浸千年樅,風吹萬年杉”。

樅樹一上年紀,樹芯就蓄滿了油脂,用火一點就著,而且油煙滾滾。

早年的農村,都用這玩意當點火的引子,鄉裏的火把也往往用它。

樅樹如果泡在水裏,往往會變得沉重無比,但是卻很難腐朽。

因此,過去我們這邊,造船都用這種樅料,不僅不會生蟲,還耐水浸。

近幾年,沅河兩岸的淘金船,經常從河底挖出炭化的陰沉木,很多就是古樅樹。

這種樹就是傳說中的陰沉木,不知道在河底浸泡了多久,估計以萬年記了。

據說這種樹十分值錢,可惜當初不識貨,不知道弄點回家。

因此,那些陰沉木被挖出來後,全都扔在河邊沒人要。

畢竟,這玩意燒又燒不著,還沉重無比、木質都炭化了。

拿來建房又黑不溜鰍,家具就更不行了。

跟棺材似的難看到爆,誰要這種背時玩意?

可惜那會兒我還年青,也沒見識不識貨,不然囤積一些,估計現在也發財嘍……

沉吟間,就見在連長吩咐下,士兵便開始拉開架式,將帶來的纜繩綁在那塊大石頭上。

然後,由兩個體格較小,比較靈活的士兵,帶著纜繩小心翼翼的朝下探路去了。